4月21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北京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在一场久违的春雨中,北京工业大学绿色盎然,氤氲水汽衬透着清新,在此一场材料界的学术盛宴拉开了大幕。中国工程院周廉、左铁镛、何季麟、周克崧、丁文江、谢建新、王华明、潘复生、聂祚仁9位院士领衔盛会,带来了新材料发展的最新报告。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贾明星,国家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曹国英莅临大会并致辞。
周廉院士作大会致辞。他指出,作为有色结构材料专业领域交流会吸引来700多位参会代表,说明会议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交流内容是行业关注的热门问题。有色金属行业近年来发展很快,成绩有目共睹。但我们在高端技术领域和基础材料研究方面还有很大的瓶颈。他希望有色行业相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密切关注前沿技术的发展,并在仿真、模拟、信息化、大数据等方面加大投入,为有色行业的升级改造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次会议,西部钛业一块宽3.66米,长12.53米的钛合金厚板亮相北工大校园,视觉冲击相当大。据西部钛业的工程师葛鹏介绍,这是西部钛业经过两年的研发,为海洋、航空航天试制成功的最大钛合金板材。
记者了解到,本次技术交流会充分展示了在高性能轻合金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结构材料表面涂层与防护技术、难熔及硬质合金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制造与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获得了与行业、企业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会议设立六个分会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涉及高性能轻合金制备加工技术、先进金属基复合材料、高温合金与粉末合金技术、结构材料表面涂层与防护技术等领域。
丁文江、王华明、谢建新、潘复生、聂祚仁5位院士分别就他们的研究领域及最新技术进展作了精彩的演讲。
本次技术交流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90多所高校、40多家科研机构和90多个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700多位业内人士参会。
本次技术交流会的召开,为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基础支撑材料的升级、为北京市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促使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向高性能化、复合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发展,推动了行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学科发展,加强了产、学、研、用的深度结合。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北京工业大学“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北京市数字化医疗3D打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17年2月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航天数据有限公司联合建设,聂祚仁院士为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实验室充分发挥北工大在流程工业全生命周期多维评价技术中的雄厚基础和优势特色,围绕“流程工业产品生命周期多维评价与质量管控、提升流程工业全链条的制造水平、促进高效低耗的绿色循环发展”重大战略问题,建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研发与转化平台。
“北京市数字化医疗3D打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4年6月由北京市科委正式认定,已具备面向数字化医疗及其它适于3D打印技术应用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该研究中心的目标是成为北京市数字化医疗3D打印产业化的技术支撑,成为我国数字化医疗3D打印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