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的贸易对决你来我往,瞬息万变。媒体时而传出双方仍在接触,加征关税不过是以打促谈;时而又传出双方剑拔弩张,贸易战就在眼前。中美关系到底会走向何方,中美贸易冲突究竟会以何种方式收场,令人把握起来越来越困难。
图片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这种情况下,洞悉中美贸易冲突的关键,应该还是回到本源。特朗普的贸易大棒只是表象,真正导致中美贸易关系恶化的,是双方制造业消长。以铝产业为例,美国之所以对中国铝业“恨之入骨”,必欲“加征关税而后快”,就是因为最近几十年来,美国铝产业陷入了悬崖式衰退,而中国
铝产业实现了疯狂式增长。
这次专栏要分析的,就是美国铝产业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衰退,到底衰退到了什么程度。
美国本是电解铝的鼻祖。1886年,美国工程师查尔斯·马丁·霍尔发现了低成本制铝法,两年后创办了匹兹堡还原公司,即现在美国铝业公司的前身。到1900年,美国已经年产电解铝2296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3.76%。1920年,产量达到6.2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0%。那个时候,美国铝产业绝对是全球铝业霸主。
在此后半个世纪里,美国铝产业持续辉煌,产量不断刷新纪录。1980年美国原铝产量高达465.4万吨,占全球铝产量的29%。然而,随后二十年,美国铝产业却辉煌不再,陷入了长期而缓慢的衰退。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原铝产量忽下忽上,像过山车一般,极度不稳定。1986年,产量竟然滑至300万吨,六年内损失了1/3以上。
20世纪90年代,美国原铝产量有过小幅回升,2000年曾达到360万吨。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一波小幅度回升,成了美国铝产业悬崖式衰退前夕的回光返照。2001年,美国原铝产量降至260万吨,短短一年内,又减少了100万吨。从那以后,美国原铝产能急剧衰退,再没有恢复到300万吨以上。
从2001年到2008年,美国铝产量保持在250-270万之间,尚算稳定。可金融危机的爆发,令铝产量旋遭腰斩,2009年骤然降至171万吨,竟然落在了澳大利亚后面。2014-2016年,由于成本太高、难以为继,美国铝企又出现了倒闭风潮。2017年,美国铝产业仅剩下2家公司、5个工厂,其中3个工厂还无法正常运转。2016年和2017年,美国原铝产量分别降到84.1万吨、74万吨,尚不及冰岛、巴林、挪威等中东和北欧小国。
近40年来,全球铝产品需求持续强势增长,仅美国自身每年就消费550万吨左右铝。可是,在国内外铝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美国铝企却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其内心怎能不懊恼万分?更重要的是,在美国铝企大规模败退背后,是成千上万铝业工人的失业。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数据,1999年美国原铝以及铝产品业从业人数为7.63万人,2003年降至6万人,2008年降至5.5万人,2013年再降至3.05万人,2016年又降至3.19万人,2017年只有2.8万人。20年中,美国原铝和铝产品从业人数减少了63.3%。
反观中国铝产业,则是另外一种情景。1997年,中国原铝产量只有18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8.5%;2007年,增加到1200万吨,跃升至全球总产量的31.58%;2017年,原铝产量又飙升至326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4.33%。2017年2月,中国原铝产量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值,月产量299万吨,相当于美国原铝全年产量的4倍多。
当年的铝业霸主,在中国铝业面前已经颜面尽失。如果不是当地政府提供补贴,仅有的几个工厂能不能撑下去,还是一个未知数。
中国原铝月产量统计表,图片来源:铝信
一个头号大国的优势产业,在全球化过程中竟然落到这等地步,不必实地探查,都能想象得出其从业群体的失落、郁闷、彷徨乃至愤懑。他们本来指望特朗普上台后,力挽狂澜,止住铝产业颓势,但是特朗普执政一年来的现实是,铝企依旧举步维艰,原铝产量再度减少。美国铝产业从业群体的怨气,自然也就愈加强烈。
美国铝产业为什么如此脆弱、不堪一击?在发展中国家看来,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将污染重、耗能大的产业转移出去,是经济升级改造、更新换代的一种体现,理应自豪、高兴才对。但事实上,对任何人来说,失去了工作,没有了收入,产业再升级、技术再进步,都没有意义。美国铝产业从业群体的首要目标,是保住饭碗。
是谁导致了美国铝产业的衰落?近年来,美国铝产业以及美国政府,一直在寻找“罪魁祸首”。很不幸,急速崛起的中国铝产业,成为了他们怀疑的首要对象。
近年来,在美国制造业及媒体,流传着一个近乎传奇的段子:美国加州一铝业公司聘请机师,飞到墨西哥城镇上工进行航拍,结果发现沙漠深处,码放着约100万吨铝材,相当于全球库存的6%,可以生产770亿个啤酒罐,或者220万辆福特卡车。美国业界人士认为,这是中国铝企绕道墨西哥,向美国倾销铝产品的铁证。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
目前,无论美国企业、工人,还是政府、军方,都倾向于认为,中国突飞猛涨的原铝产量,是全球铝产品过剩、美国铝业衰退的“罪魁祸首”。
美国铝业协会认为,中国的铝企巨头,是受政府激励、补贴和中央计划推动的,不是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中国铝生产依靠煤炭,碳排放量巨大,污染环境;中国关税政策鼓励出口、抑制进口,使得中国对美铝产品出口猛增,剥夺了美国铝企生存余地。他们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5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铝制半成品增长了183%。
2017年7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的铝业调查报告,对中国“特别关注”。该报告共计606页,针对中国的第六章占了82页。它认为在2011-2015年间,全球原铝供应过剩、价格下跌,美国和欧洲铝业产能下降,而中国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产能,却扩大40%以上,加重了全球产能过剩;中国政府通过能源、税收、土地政策,降低了铝业生产成本,并对锻造铝产品提供出口补贴,是导致美国铝产业衰退的根源。
2018年1月,在美国铝业研讨会上,美国退役陆军准将约翰· 亚当斯(John Adams)表示,铝材广泛应用于飞机、火箭、军舰等国防工业,以及桥梁、道路、电网等民用设施,美国依赖从中国、俄国等进口铝材,对国防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现在美国人都有危险”。
从2007年起,美国铝产业多次向美国政府提起申诉,要求对中国铝制品发起“双反”调查。2011年4月,美国宣布对来自中国的铝型材,平均征收高达33.28%的反倾销税。中国铝业不得不调整市场,减少对美出口。就此而言,特朗普宣布对中国铝产品进行制裁,不过是多年来贸易保护的继续,而非一时的突发奇想。
客观地说,美国各界的抱怨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中国铝业迅猛扩张、攻城略地,确实改变了全球铝业格局。但是,美国各界对中国铝业的指责,显然又有意无意“忽略”了若干事实,夸大了中国对美国原铝产业的冲击。
首先,美国铝产业并未完全丧失“霸主”地位。铝产品包括中低端铝和高端铝,中低端铝用于包装、建筑、机械外壳等,高端铝用于火箭、飞机、轮船、汽车等。中国铝业的优势在于原铝产量和中端铝产品,销往美国的也多为中端民用产品。美国铝产业仍然掌握着高端制造技术,控制着全球40%的汽车车身薄板及航空铝合金厚板等高端铝材供应。中国铝产业的“老大”地位主要是量上的;美国铝产业的“霸主”地位,则主要是质上的。
其次,美国原铝产业早在中国崛起以前已衰落。美国铝产业步步下滑,有几个关键节点,一是1975年,二是1982年,三是1986年,四是2001年,五是2009年,六是2016年。这几个节点,每次原铝产量降幅都在100万吨左右,损失巨大。但从历史来看,至少前四个节点与美国经济周期密切相关。1975年是滞胀危机,1982年和1986年是经济危机,2001年是“9·11危机”,2009年是金融危机。2009年以前中国原铝产能过剩并不突出,因此当时美国原铝产业的下滑,更多地与美国经济有关。
美国原铝产量变化,图片来源:美国铝业协会
最后,生产成本过高是美国铝产业衰落的主因。铝产业是高耗能、劳动密集型产业,电力、劳动力和环保成本,是决定铝产品是否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美国电力价格与中国相比,确实有一定优势,但是与加拿大、中东相比,优势立刻变为劣势;铝业工资平均每小时43-45美元,一个小时劳动力成本等于中国一天的劳动力成本;与中国、俄罗斯、中东相比,美国环保成本更不用说。根据CRU统计,2016年美国电解铝生产成本全球最高,为1830美元/吨;俄罗斯、加拿大、中东生产成本,则分别为每吨1384美元、1402美元、1450美元,较美国低了1/4左右。
由此看来,美国各界指责中国政府补贴铝企,通过不公平竞争冲击美国铝产业发展,并不客观。事实上,如果从外部找原因,冲击美国铝产业发展的,不仅是中国铝产业,还有中东、俄罗斯、加拿大甚至北欧铝产业。与其说中国冲击了美国铝产业,不如说美国铝产业不思进取,失去竞争优势,才沦落到了今天的凄惨境地。
加拿大铝产业的发展轨迹,最能折射美国铝产业的不思进取。从1994年到2017年,当美国原铝产量节节败退时,加拿大原铝产量却稳步增加。除2004和2012年偶尔减产,其他年份一路平稳上升。1994年,加拿大原铝产量为225万吨,2017年上升至321万吨,24年间增长了42.67%。加拿大在地理位置上不如美国,劳动力和环保成本更甚于美国,仅在电力方面略占优势,其原铝产量不减反增,完全可以说明,美国铝产业的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