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21日,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在重庆召开。本届年会以“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学术领域涵盖有色金属全产业链,包括地质、采矿、选矿、轻冶、重冶、稀冶、材料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设备自动化等,还有新设材料基因工程、有色冶金智能工厂、先进金属复合材料等领域内容。
9月20日,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开幕式举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陈全训,本次大会主席、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许洪斌,中国铝业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冯贵权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贾明星主持开幕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恒强、曹春晓、刘忠范、邹志刚,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文海、周克崧、邱冠周、段宁、丁文江、毛新平、张联盟、黄小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道伦等嘉宾出席开幕式。
陈全训会长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全行业把科技创新作为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的关键一招,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新旧动能转换迈出重大步伐,广大行业科技工作者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向更高目标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全训会长希望大家能够密切关注全球变局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影响,充分认识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树立“把技术牢牢握在自己手里”的紧迫感,充分利用外部压力,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同时密切跟踪形势变化,防范科技创新领域出现重大风险。希望大家能够密切关注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形势,认识到行业内存在的产能过剩企业资金链断裂、技术后劲不足、资源保障不足等问题和风险。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有完整的产业体系,高端发展仍然大有可为,希望大家瞄准问题、抓住机遇,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上打开更大的局面,保持行业稳健发展具有深厚的底蕴,消费升级蕴藏巨大的潜力。希望大家继续推动科技和产业发展更好地融合,增强创新自信,密切关注将来可能产生引领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加大基础应用研究力度,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为推进行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开路先锋的作用。希望大家时不我待地抓好人才培养,培养出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职业技术人员队伍、职业经理人队伍和行业发展战略研究队伍,扛起为行业培养人才的重任,抓业务、带队伍,出成果、出人才,帮助行业尽快突破人才瓶颈。
潘复生指出,本次年会聚焦有色行业科技前沿,全面展示了有色金属采、选、冶以及材料加工全产业链的最新技术和取得的科技成果,揭示了在资源开发、新材料研发及环境保护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将对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科技进步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科技水平虽然进一步提高,取得骄人成绩,但总体来看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要实现我国从有色金属大国到强国的转变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他希望,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瞄准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需求、结合有色金属行业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共同探讨、平等交流、理性指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2018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授予中南大学等单位完成的“高导电率中强全铝合金节能导线研制及应用研究”等57项成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授予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等单位完成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帷幕注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73项成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授予四川省有色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完成的“3D打印金属粉末多级环形超声气雾化制备工艺”等60项成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刘忠范、邹志刚、毛新平和中国联通研究院严斌峰分别作了《石墨烯产业化之路》《光催化材料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近终形制造技术》《5G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大会主题报告。
与会专家、代表2000余人参加本届年会,其中两院院士15人,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等高层次人才200余人,共收录学术论文385篇,500余位专家做现场报告交流,是有色金属行业科技学术界的一次盛会。本届年会共设成矿理论与找矿成果交流暨地质学术委员会交流座谈会、绿色矿山建设与采矿技术装备改造研讨会、有色金属选矿技术进展学术论坛暨《有色金属》创刊70周年纪念活动、铝冶炼及环保技术和装备前沿论坛、稀有金属冶金与能源电化学前沿技术论坛、镁冶金和镁材料前沿论坛、高性能轻合金材料及其极端成形制造、轻金属控形控性理论与技术、先进铜合金材料与制备加工技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稀有金属材料学术研讨会、先进功能材料、中国半导体材料技术交流会、先进粉末冶金材料与技术论坛、先进金属复合材料、材料基因工程、有色冶金智能工厂前沿论坛、有色矿冶生态环境保护前沿论坛、有色冶金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新技术研讨会、清洁冶金新工艺与外场强化分会场、钒资源清洁利用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有色金属理化检验与产品认证学术报告会暨海洋工程新材料测试评价学术交流会、融合与创新——2019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出版工作会议以及有色金属工业2025科技创新发展论坛等25个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