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较大有色金属公司的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铝公司)旗下工程技术板块,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铝国际)A股IPO过会。
12月26日晚间,证监会公布了“第十七届发审委2017年第80次会议审核结果”,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国际”)首发申请获通过。
A股IPO过会,令中铝国际H股(02068.HK)提振,股价大幅上涨,12月27日,开盘价为2.62元/股,收盘价为3.03元/股,涨幅达39.63%,盘中较大涨幅更是一度达42.86%。尽管港股大幅上行,但是中铝国际仍将面对及解决发审委提出的诸多疑问,如合同取消金额连年走高,逾期应收账款反弹等质疑。
募集资金50亿元
中铝国际A股发行获批,此次拟于上交所公开发行不多于11.41亿股,约募集资金50亿元。
据中铝国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下称招股书)显示,中铝国际IPO计划募资50亿元,其中10亿元用来有色金属工业智能装备、智能控制及公共服务平台技术研发、25.41亿元作为补充工程总承包业务营运资金、5.21亿元用于未来并购与占率发展资金储备及拿出10亿元用来偿还有息债务。
中铝国际称,本次募集资金将根据实际募集资金量按照上述项目资金需求的轻重缓急投入,在募集资金到位前,将根据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际付款进度,通过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等方式支付上述项目款项。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14年末、2015年末和2016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3.59%、70.26%和67.08% ,尽管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此外,2016年11月,中铝国际发行3.5亿美元永续债,相关债券利息支出虽计入利润分配科目,但仍构成公司的现金流出。
记者自中铝国际方面获悉,中铝国际开展工程及施工承包业务,需要大量资金作为营运资金,尤其是垫资项目、BT项目,所需资金量大、回款周期较长。
所谓BT项目,是指根据项目发起人通过与投资者签订合同,由投资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并在规定时限内将竣工后的项目移交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根据事先签订的回购协议分期向投资者支付项目总投资及确定的回报。
中铝国际称,BT项目完成后,由业主进行分期回购,由于回购时间一般为2-4年,回购主体的偿付能力对回购风险具有重大的影响,与BT项目相似,如果垫资项目的本金和利息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如期收回,对公司的资金安全、盈利能力也将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中铝国际表示,如果公司的资金需要超出公司的财务资源,公司将产生额外债务,需通过银行借款、债务融资等形式获得资金或延迟开支计划。
上半年取消255亿合同
与负债比例提升相对的则是,应收账款高企及业绩合同取消金额连年走高。
据12月27日,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14年末、2015年末、2016年末及2017年6月30日,中铝国际应收款项账面价值分别为95.15亿元、98.28亿元、131.65亿元、126.32亿元,其中同期逾期应收账款占应收款项比例分别14.04%、17.29%、15.11%、15.52%。逾期应收账款比例出现轻微反弹。
此外,截至2017年6月30日,发行人共涉及未决诉讼216起,其中被起诉132起,诉讼金额3.51亿元;发行人提起84宗诉讼,诉讼金额38.28亿元,发行人涉及诉讼的应收款项余额为19.09亿元,已计提坏账准备余额3.4亿元。
对此,证监会发审委对此要求中铝国际做出两方面说明,即逾期应收款后续回款情况,是否存在对单项金额较大的逾期应收款未及时计提减值的情形;此外是,上述诉讼对发行人的业绩和持续经营是否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对涉诉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
“企业都是如实披露相关情况,由于所处企业发展阶段不同会遇到相关问题,但是公司对未来持续发展,持续盈利都有信心。”中铝国际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此外,中国铝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合同取消金额持续走高,占到在手合同金额比例已过半。
报告期,截至2014年末、2015年末、2016年末及2017年6月30日,发行人合同取消金额分别为120.42亿元、200.19亿元、129.34亿元、255.55亿元,占期末在手合同金额比例分别为23%、38%、18%、52%。
证监会发审委同样要求中铝国际做出解释:“梳理分析合同取消的原因,合同取消是否涉及违约责任承担问题,说明发行人合同取消比例较高的情形是否符合行业惯例,以及相关业务的市场环境是否面临较大的变化。”
对此,中铝国际相关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有取消的合同基本都是业主或市场环境等外部原因导致,比如业主前期投入这个项目,但是相关手续办不到,项目作罢搁置,此外,在工程行业存在业主便利原则可以取消相关合同,这是行业比较普遍的特点。
“这种合同我们定期更新则不再将其作为在手合同,取消合同对公司而言没有任何支出,没有开工没有成本也就不存在损失。”上述中铝国际相关人士称。
对与上述系列问题,中铝国际也发布公告称,“目前,本公司尚未收到中国证监会的书面批复,本公司将在收到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后及适时作出进一步公告,让本公司股东及潜在投资者知悉进一步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