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市场低迷,有色金属行业遭遇寒冬。有色企业都在创新求变,试图打破困境寻得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企业举步维艰,有些企业转型发展之路走得稳固扎实,值得借鉴。
贵阳院——中铝集团下属的一家有色行业“老兵”。 近年,贵阳院科技创新团队紧抓科技创新的“金钥匙”,开启创新引擎,精心打造了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两项科技成果国际领先,10项科技成果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和工程咨询奖。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带动了企业和地方的科技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科技创新引发展
“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让科技创新流行起来,让科技创新的红利释放出来,让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迸发出来。”
——中铝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葛红林曾对贵阳院的科技创新寄予厚望,为贵阳院科技创新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科技创新是一次对固有思维的挑战,更是一次打破传统理念、革新自我的机遇。正是依靠这种信念,贵阳院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在形势严峻的国际国内市场开拓中充满信心、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把科技创新转化为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一步一步坚实地走向未来。
2016年年初以来,贵阳院科技创新团队成功打造3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铝镁电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成为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动力引擎。由于该项工作成绩突出,2017年1月,该公司荣获中铝国际“总裁特别奖”。
2016年2月,以贵阳院为依托建设的“国家铝镁电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额完成了国家科技部下达的各项任务及考核目标,顺利通过检查验收。3年来,该中心研发了12项专有技术,7项成果获科技奖,其中,中国专利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5项;编制了14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1项;申请专利114件(其中发明专利58件),最终获得授权专利51件。
近两年,贵阳院围绕铝、镁、钛等产业的节能、降耗、减排工作,针对轻金属冶炼关键、共性技术,重点开展高效节能技术及装备工程化应用研究。贵阳院科技创新团队相继开展了4项国家科技部项目、5项省科技厅项目、10余项自主研发和横向研发项目,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成果,突破了一系列铝、镁、钛冶炼工艺技术瓶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中铝集团2017年科技工作暨成果产业化推广会上,贵阳院的“新型节能气悬浮带式输送系统”科研项目成果荣获中铝集团27万元嘉奖。2017年12月,贵阳市观山湖区政府召开鼓励创新创业政策兑现奖励大会,对贵阳院开展的国家中心建设及运行工作、科研项目及专利申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给予520万元的奖励。2019年2月,贵阳院再次获得该区130 万元创新奖励,累计奖金位列该区第一名。
人才建设添动力
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是核心,人才培养是关键。只有众人“划桨”,才能开动科技创新的“大船”。
贵阳院建立并不断完善以院校接收、内部培养为主,社会招聘高端技能人才为辅的多渠道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国内外技术交流、大专院校专业学习、科研项目“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该院以全国劳动模范陈才荣、傅军,技术专家颜非亚等作为带头人成立了4个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把工作室作为集成攻关、分散创新的激励示范引领平台,创造性地解决了企业中心工作难题,在实战中培养和储备了高技能人才队伍,也为基层班组注入了创新动力。
在积极发挥劳模、专家示范作用的同时,贵阳院党委还充分利用“两带两创”活动,让党员技术带头人带领团队攻关创新,形成了一批顶尖水平的科研成果。贵阳院团委牵头成立了青年创新工作站,积极搭建青年创新工作平台,推进青年创新创效工作,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参与创新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