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经济开发区铝基产业,迎来三大新突破。
安徽中基电池箔科技有限公司开工建设投资20.8亿元、年产10万吨动力及储能电池箔项目,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安徽力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的4条电池箔坯料生产线投产运行,进一步稳定了供应链;安徽亚明铝业科技有限公司二期12条腐蚀化成铝箔生产线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年产2000万平方米电极箔产品,实现年产值约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00个。
“这是我们以‘链式思维’赋能铝基产业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新变化!”濉溪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焱说,2022年以来,濉溪经济开发区健全铝基产业链招商专班,持续发力“双招双引”,在推动铝精深加工产业上规模、提质量上初显成效。
提升产业链:从“铝材加工”到“高精铝箔”
曾经,濉溪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家们自嘲说:“自己就是个轧铝板的”。每年上百万吨的铝锭、铝棒,在这里被轧制成厚度不一、大小不等的铝板或被加工成建筑铝材,每吨只挣百十元。
现在,园区能够生产汽车舰船轨道交通用铝合金板、铝建筑装饰材料、铝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箱体、汽摩配件等数百种产品,吨加工费高可达1.5万元,正在实现中低端向化的蝶变。
2021年11月,安徽美信铝业正式更名为安徽中基电池箔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公司电池铝箔订单量稳步增长,产品供不应求。”安徽中基电池箔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瞿竞成说,7.2万吨高精度电池铝箔生产项目中一期4万吨项目于2021年底投产,二期3.2万吨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计划今年底投产。
在濉溪经济开发区,像安徽中基这样顶天立地的铝基企业还有很多。目前,濉溪经济开发区有涉铝企业9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2021年,铝基产业完成产值184.72亿元,同比增长12.6%,占濉溪县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2.9%;主营业务收入167.9亿元,同比增长14.9%;税收完成4.96亿元,同比增长55.97%,初步形成了新能源动力电池箔、军用铝基新材料、铝型材、特种再生铝合金4大特色产业集群。
发力创新链:从“模仿克隆”到“自主研发”
曾经,行业充满恶性竞争,什么挣钱,大家一哄而上、相互模仿、互挖墙脚、低水平竞争,短暂的红火之后是巨大的隐患,一遇风吹草动便陷入危机。
现在,各个企业之间已经形成自主研发、差异发展的良好态势。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银丰铝业的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箱体,富士特铝业的光伏太阳能型材,家园铝业的高铁用铝合金型材……大家在各自领域精耕细作,不断研发新产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企业要创新,人才是根本。濉溪经济开发区聚焦产业创新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先后组建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6个,引进2家高层次人才团队、2家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并与湖南工业大学战略合作,柔性引进范才河教授专家团队,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技术平台和人才支撑。
濉溪经济开发区依托产业基础优势,积极谋划、生成、落地、建设一批创新平台,激发了以创新推动濉溪铝产业发展的聚变效应。与北科大合作共建产学研用一体的皖北铝材料产业研究院,成立安徽省一家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立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28个,参与制修定国家或行业标准7个。2021年,园区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2件,获国家专利奖1个、省专利奖2个;登记科技成果3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3.06亿元。
做优服务链:从“招商引资”到“挑商选资”
曾经,受要素成本、发展环境等影响,濉溪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举步维艰。
现在,按照招大引强、招真引实、招高引新的思路,围绕铝基产业发展定位,有选择地挑商选资,挑强商,选优资,并致力于从大项目上培育和延伸产业链条,一批批好项目纷至沓来。
“在这里投资我们有信心。”安徽雄创铝合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占良说,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濉溪经济开发区确立一名党工委联系包保项目,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有力保障了项目的建成投产。2021年,该公司步入发展正轨,铝合金锭产量4.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围绕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需求点发力,濉溪经济开发区通过真金白银“惠企”、减负帮困“助企”、优化服务“便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在濉溪县财政资金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濉溪经济开发区为21家企业兑现扶持政策资金9892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总投资39.5亿元建设的安徽中德(濉溪)国际合作铝基产业园项目正加快推进,30万平方米的智能化和标准化厂房、5.2万平方米的智能快递物流园、6万平米的创新大厦等各个子工程建成后,将为企业入驻、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总部经济及众创空间提供服务平台。
“通过加强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濉溪经济开发区形成了铝产业原材料供应链、铝板带箔产业链、铝加工件产业链等三位一体相对完整的产业生态,构建了全新的发展格局。”赵焱表示,当前,园区正举全区之力重点发展特色铝箔、再生铝资源循环利用制造基地、动力及储能电池箔生产基地、新能源电池智能智造基地等4大产业集群,到“十四五”末力争培育2家上市企业,5家纳税亿元企业,2家百亿企业,1家双百亿企业,努力打造“百亿企业、千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