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再传捷报: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8%、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86%。东轻持续保持生产经营上扬态势,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生动注脚。
三年来,东轻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求发展,目前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完成了三项制度改革、科技机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13大项内容,成功实现了自我蜕变,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如今,每天东轻的各生产现场,都是一片火热的繁忙景象,遇到赶工需要加班的时候,大家都积极报名、踊跃上岗。原来,新推行的三项制度改革中,东轻与职工签订了“双合同”(劳动合同、岗位合同),新修订了《薪酬管理制度》,打破了“铁饭碗”“大锅饭”,形成了以合同执行情况决定员工去留、以价值创造量决定员工收入的新局面,从根源上摒弃了部分员工的“躺赢”心态,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在公司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订单充足,薪酬又向一线岗位倾斜,谁干得多、干得好,谁钱包就鼓溜儿。”熔铸厂职工刘畅说,大伙儿都比着干、抢着干。
“三项制度改革是痛点、难点,也是决定东轻发展质量的关键变量,要抓住三项制度改革的‘牛鼻子’,建立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机制,在约束中激励。”东轻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学书如是说。
为进一步发挥关键少数作用,东轻还完成了任期制、契约化和职业经理人管理改革,建立起兼顾当前与长远、效益与质量的多维度考核评价机制,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体系。
10月31日,由东轻提供关键铝材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梦天”实验舱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经过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东轻铝材实现高质量满足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需求。
对于东轻科研人员来说,在中试基地、实验室和各生产现场跟踪试验、试制是家常便饭,有时候为了找准关键变量与试验结果的关系,需要连续数十个小时蹲守在试验场,但是大家乐此不疲,这背后原因是东轻新推行的科技改革。改革后,科研人员的非科研任务大幅减少,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事业中。特别是随着科技创新制度体系的不断,科研人员的培养机制、晋升渠道、激励政策持续优化,科研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东轻连续4年荣获‘中国航天贡献供应商’荣誉称号,两个航空航天用产品荣获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成功开发拓展系列战略性产品,成为国内具备机翼壁板供货资质的企业……科技改革将东轻加速打造成原创技术‘策源地’的进程,创新春潮涌动,发展后劲十足。”东轻技术中心主任丛福官自豪地说。
当清晨的缕阳光照进厂房,还没到开工时间,东轻精密制造公司铆焊班组便开启了一天的工作。干劲从何而来?答案很简单:从改革中来。东轻结合精密制造公司实际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外部资本的同时,强化了对民营企业管理理念的吸收和“本土化应用”,以铆焊班组为试点推行模拟承包经营管理,赋予营销权、采购权、用工权,大家工作劲头更足。
东轻精密制造公司董事长吕建伟说:“三年来,精密制造公司坚持‘混’与‘改’并重,在引入社会资本的同时,持续企业治理,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责权利对等统一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激发关键岗位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前三季度,精密制造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25%。
在特材公司,骨干员工持股改革令人津津乐道。“大家从打工人变成了股东,公司效益直接决定我们的收入和分红,现在大家是给自己家干活的姿态,主动找活干,推着工作走,不仅关注产量、质量,还主动想办法压降成本。”东轻特材公司HK作业工区甲班班长吴海权高兴地说。三年来,特材公司净利润增长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