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铝集团2017~2018年度“金点子、银点子”合理化建议通报的20家企业中,抚顺铝业“金点子”榜上有名。这个点子每年为公司创效20万元,如果在全集团范围内推广,将实现超过300万元的创效价值,可谓含金量十足。更难能可贵的是,“金点子”每年将使中铝减少84吨木材使用量,相当于少砍5000棵树。
“金点子”的诞生地是抚顺铝业,创造者是抚顺铝业合金模块团队。
新思路催生“金点子”
2018年元旦刚过,时任合金事业部经理杨光盯着成本核算报表紧锁眉头,他在想如何才能进一步压缩成本、提高效益。合金模块年初刚刚进行了体制改革,以后要自负盈亏,生死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有成本的压力,更有创效的动力,大伙儿开始找出路、找方法、抓细节,上下齐心将“降本增效”工作做实、做透。这一年,他们不断优化工艺、控制烧损,利用冷灰处理法回收大量铝灰;他们不断在市场中寻摸与沟通,尝试下压原料采购成本;他们不断改良设备运转电能消耗状况,构建循环水系统,降低日常动力消耗;同时压减人员结构,将原有32人的团队精简至25人,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杨光逐项回想着模块在降本方面的每个环节,制造费用里的折旧与修理、机物料也可以做做文章……杨光连忙查看了机物料的消耗情况,在排除了必要的劳保用品和生产辅材之后,一项木质托盘的采购成本数据进入了他的视线,这种托盘是便于合金产品叉车装卸的底部托盘,相当于产品包装。只是这包装有些昂贵,按成本核算,木制托盘折合成吨铝成本约为60元/吨,约占总销售额的0.4%,而此托盘的用途仅限于合金产品装卸,运抵客户处多半被弃置。按合金年约3000吨的销量来算,单木制托盘采购一项,就每年生生“吃”掉部门约20万元的利润,“得想个办法把木制托盘这块消耗给砍掉,木制托盘的作用无非是提供空间,以便于合金垛的绑缚及叉车装卸,说白了就是给合金垛穿了双‘鞋子’,但是没人规定脱了‘鞋子’就不能走路啊!”一个新思路在杨光的脑子里渐渐明晰。杨光迅速找来了时任合金模块的主管王勃飞、工艺工程师隋连煦、电气工程师陶佳成及生产车间主任杨柳等几位部门骨干,共同研究这个降本方案,脱掉“鞋子”“裸奔”的合金垛如何站立行走?自然是长出合适的“脚”就行了,经商讨,大家一致认为可以从底锭的铸造上想出办法。
在试验中趋向完善
2018年1月起,团队从第一张草图开始设想,进入了设计与试验阶段。万事开头难,底锭代替原有的附加包装首先要获得市场的认可,在杨光与王勃飞的带领下,他们与客户反复沟通,确定了四个关于底锭的技术要求:底锭的设计要便于装卸、底锭的重量要控制在25kg以内、底锭要具备良好的物理性以免运输过程出现断裂、底锭内部成分必须符合成品要求。
沟通成功后,大家开始分别行动起来,通过按实测量需用底锭尺寸、计算底锭体积重量,设计制作了底模图纸,并联系厂家定做了相应底锭模具进行试验。然而首次试验却不尽如人意,首个样品铸出的底锭虽然解决了叉车作业的空间需要,却没能解决钢带固定铝垛的捆绑需要,钢带卡槽无法使得钢带垂直卡入合金锭中,造成包装强度不够,钢带容易断裂以致合金垛松散。点子的完善过程同样是技术的攀爬过程,杨光与王勃飞等人开始着手优化模具方案,通过在图纸上计算力学的平衡条件,不断对卡槽位置进行科学地修正,以保证在不影响装卸的前提下,使包装钢带垂直受力,实现装卸过程中的稳定性。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在杨光、王勃飞两任模块负责人的努力下,底锭“金点子”终于投入到合金模块的生产与物流中,充分达到了设计的初衷。
创新创效铸就优质团队
抚顺铝业经营发展部(合金)前身为抚顺铝业合金事业部,它于2016年2月份筹划成立,但发展过程可谓是三起三落。部门成立伊始还只是个生产低端合金的车间,2016年5月,在面临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合金团队着手于往生产铝基中间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方向上发展。2017年,部门不断尝试优化工艺、提高产品品类及附加值,奈何面临低迷的市场和欠缺的经验,部门在全年仍亏损近百万元,效益流血不止,带来的是公司对其破而后立的改革决心。2018年4月,合金事业部改为合金模块,经济结构上趋于独立,开始自负盈亏,在杨光、王勃飞两任负责人的带领下,模块对内大力降本提质,对外努力开拓市场,年终实现盈利50余万元,率先走在了公司扭亏转盈的道路上。
现如今,合金模块已发展为年产量逾3000吨的铝基合金铸造单位。在新任模块负责人王勃飞及区域工程师隋连煦等骨干员工的带领下,合金团队不断开拓进取,以市场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公司的支持下,为实现公司“合金品牌更强”的目标而继续努力。
谈到未来发展,王勃飞表示,2019年,合金模块将利用对废杂铝的加工,恢复对低端产品市场的竞争,扩大业务范围。积极开拓市场,争取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与更多企业建立长期而稳定的业务关系。同时,将加强与集团兄弟单位的技术沟通与交流,来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的多重突破。降本无止境,合金团队将以此次“金点子”获奖为契机,认真梳理生产流程中的每个环节,拓展更多降本空间,实现更多降本收益。(吴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