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党的十九大的东风,中铝河南洛阳铝加工有限公司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为扬眉吐气的日子,在经过与亏损长期对峙之后,终于在金秋十月浴火重生,绝地突围。当月完成利润128万元,年累计实现利润19万元,一举走出了长期亏损的困境,掀开了该公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和跨时代意义的崭新一页。
统一思想稳危局
该公司建厂已有15年之久,拥有从熔铸到热轧、冷轧、精整等完整配套设备,设计年产能10万吨。由于受市场和机制等方面的影响,长期以来,产能发挥不到50%;职工收入人均不到4500元,远远低于同行业水平;一些职工纷纷离职,最高月份竟达20余人。漫长的煎熬,不断侵蚀着干部职工的激情,低收入、低效能、低产出使这个曾经被当地引以为豪的高新企业随时处于停产关闭的境地。
为了铝加工人的尊严,去年9月,上级主管部门果断决定调整了以党委书记、总经理杨龙为首的新一届班子,以期背水一战,扭转僵局。新班子到任后,以认清危局、整风肃纪、提质上量为切入点,严格干部职工队伍作风整治和改革生产组织,制定了“强管理、抓质量、提规模、增效益”经营策略,并层层签订军令状,紧盯扭亏为盈目标矢志前行。公司党委用“坐等只能待毙,苦熬不如苦干,苦干方能出头”的正向思维激励公司670多名职工;用“企业倒闭了,我能干什么?”“企业要脱困,我能做什么?”为主题召开党委和下属的5个支部民主生活会,用已倒闭企业的事例启发和鞭策大家;用爬坡越坎的级次提升法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发展中解决思想和作风问题,以作风和意识的转变促使生产经营管理提升。同时,还设立了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高压线,以执纪问责为手段,在党员干部中建立想做事、做成事、不弄事的考评机制。
经过一年的励精图治,这支具有15年文化底蕴的老队伍终于浴火重生。2016年底,产能和效益持续下滑的势头得到根本遏制,实现了从人心涣散到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转变,后4个月平均产量达到5300吨,较之前提升10%以上。
强化管理打基础
根据公司装备精度不高、质量管控底子薄、人机磨合基础差等实际问题,公司生产、装备、技术等部门痛下决心开展基础管理整治工作。装备部门投资600余万元实施设备升级改造和技术创新工作,先后完成洛阳冷轧厂MK8463A磨床整体搬迁、2050清洗机清洗功能提升、污水处理系统设备升级改造、三台拉弯矫卷取压辊改造等重大项目,提高了装备保障能力,同时促进了粘伤、板型等质量问题的解决或优化。技术部门大力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培训工作,通过到西南铝、瑞闽等兄弟单位参观取经,形成简单实用的问题清单40余项,解决了现场多年不曾攻破的问题;制定了技术攻关项目评选办法和技术研发奖励制度,建立“蹦高高,摘果子”的激励机制,通过“设擂台”“抛红包”等措施,激励员工摸高、较真、碰硬,促进了技术攻关活动的蓬勃开展。
今年以来,该公司已经累计完成60余项,其中获得一等奖的20项,发放奖金10万多元,其中冷轧车间2050轧机提速项目组就一次性获得1万元重奖。熔铸车间职工通过结晶器改造,提高了板锭的宽度,增加了单炉产量,产量不仅实现了5万吨的达产,还超出设计产能10%。镜面板是公司曾经开发成功的新产品,曾因色差等瓶颈问题的困扰,产出几乎陷于停顿,技术和设备系统的十几名职工,在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上查不足,找问题,使色泽透亮的镜面板获得新生,重新下线,并以良好的性能和板型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专业化、合金化、批量化为导向,制定了瓶盖料、氧化料、汽车料、镜面板、化妆品料等为主导品种的新品研发管理机制,从资金、政策、人员等给予定向支持,促使了瓶盖料等主导品种不断走俏市场和走出国门,总量占比由以前的30%左右提升到10月份的51%,大大支撑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三大工程显神威
以人为本抓管理,大力实施职工喜闻乐见的民心工程是公司围绕生产抓党建的重大举措。一年来,公司先后开展了“岗位立功,争当明星”的月度先进典型选树工程,以产量和质量为主要考核指标以及50多个生产班组参与的“提质增效”劳动竞赛工程,以攻坚克难为主题的“技术攻关项目”激励工程,通过给予获得月度先进典型和集体送“大红包”、发大红花、做光荣榜等措施,凝聚了干事创业的主旋律和正能量,给企业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营销明星李宁先后7次荣获月度岗位明星称号,每月拿下的订单1200吨以上,占到公司总量的20%,成为活动中的最大亮点和职工心目中最耀眼的“明星”。热轧铣床王苗班组在提质增效活动中,主动挑战难关,自行摸索出专用磨刀设备,使调刀由原来1小时缩短到30分钟,效率提升43%,每班铣锭提高到20块,热轧产能得到最大释放,每月由4600吨跃升到目前的8500吨。
“吹尽黄沙始见金。”驱散了羁绊企业前行的各种障碍,认准了那盏照亮企业前程的航标,经历了一番痛彻心扉的阵痛,铝加工公司终于迎来了明媚的春天。公司将以此为起点,苦练心志,砥砺前行,以更加稳健的策略谋划好、实施好今后的各项工作,努力以经营业绩的不断改善书写铝加工历史最为辉煌的篇章。(杨龙 张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