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铝股份(000807)2021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经营模式及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1.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和主要产品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和产品没有重大变化。公司主要业务是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生产、铝冶炼、铝加工及铝用炭素生产,主要产品有氧化铝、铝用阳极炭素、重熔用铝锭、圆铝杆、铝合金、铝板带箔、铝焊材等。2.主要产品用途3.经营模式及业绩驱动主要因素公司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实施绿色铝材一体化发展战略,依托云南省丰富的绿色清洁能源优势、市场区位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双碳”战略机遇以及支持云南省打好“绿色能源牌”政策机遇,进一步扩大绿色铝产业规模,全流程打造绿色铝产品,瞄准“合金化、材料化、高端化、终端化、国际化”,加快推进铝合金及铝精深加工,不断提升公司绿色铝材一体化产业价值链,持续增强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公司在保持高品质铝锭、铝合金、圆铝杆、铝板带箔和铝用阳极炭素制品等主要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规模优势更加明显,同时致力于扩大铝的应用和向中高端产品升级,研发并产业化生产出了超薄铝箔、动力电池用铝箔、铝焊材、高精铝、IT用高端铝合金、新型锻造轮毂用铝合金、航空用铝合金、3N铝锭等具有差别化竞争优势的新产品,新产品对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的贡献逐步显现,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二)行业发展情况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铝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与交通、建筑、电力、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包装等行业密切相关,其产品价格随国内外宏观经济波动呈周期性变动规律。中国是铝工业大国,产量和消费居世界前列,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和关停违规、环保不达标产能,以设置产能上限方式严控新增电解铝产能,优化了电解铝行业格局,有效改善了市场供需状况,对铝行业有序、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报告期内全球主要经济体仍然处于货币宽松期,对商品价格有较强的支撑作用,国际经济形势逐步好转,经济运行逐步趋向正常。2021年上半年,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房地产、汽车、线缆等传统铝消费行业稳步回升,新能源汽车、3C产品、光伏发电等新兴消费行业继续发力,铝消费整体呈现良好增长态势,铝价持续上涨。从未来一段时期来看,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包括铝行业在内的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电解铝产能由北方煤电丰富地区向西南地区具有绿色低碳能源优势的地区转移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同时随着未来铝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转变,尤其是作为新兴领域的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铝需求量将持续增长,未来绿色清洁铝制品需求将大幅增加,这将推动铝行业加速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也将为长期积累绿色发展优势的云铝股份提供快速发展的条件。公司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致力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是我国铝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是国家首批“绿色工厂”。多年来,公司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在行业内率先进行了环保节能技术改造,率先淘汰落后产能,率先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率先在氧化铝、电解铝和铝用阳极炭素生产系统全流程创新应用新型脱硫环保新技术;公司电解铝经济技术指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铸轧法制备0.0045mm高端电子铝箔技术,为世界首创、国际领先。(三)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2021年上半年,在面临云南省电力供应紧张,导致公司部分生产系统限电停产的不利局面下,公司紧紧围绕“改革创新激活力、对标降本增效益”的工作主题和年度生产经营目标,积极应对云南省错峰用电,保持生产经营安全稳定;通过实施全要素对标和挑战极限降本等措施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大幅提升,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8.30亿元,同比增长80.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98亿元,同比增长721.48%。主要情况如下:1.应对错峰用电,产品产量同比提高。自2021年5月10日起,因云南地区电力紧张,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对云南省内工业企业实施有序用电,公司及所属企业用电负荷因之受限。面对不利影响,公司通过合理安排检修、优化生产组织、降本增效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限电减产产生的不利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虽停槽降低电解铝产能约63.7万吨/年(不含公司控股子公司云铝海鑫鲁甸6.5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水电铝项目二期已建成未投产产能38万吨/年),但仍完成氧化铝生产73.71万吨(同比增长30.89%),原铝生产132.27万吨(同比增长25.58%),铝用阳极炭素生产39.23万吨(同比增长20.67%),铝合金及铝加工产品生产63.44万吨(同比增长约50%)。2.风险防控措施有力,安全环保管理水平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与CAHSE体系深度融合,开展“三敬畏、反三违”专项行动、重大安全风险隐患“五查五严”专项排查整治等工作,公司及下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平稳运行。编制电解铝、氧化铝、炭素、铝加工等五类企业生态强制管控要求,统一环境保护标准;铝灰、废槽衬、炭渣三个资源化利用项目稳定运行;提出改变能源结构、降碳技术创新、再生铝利用等十条针对性降碳措施,实施绿色矿山建设,研发节能降碳技术,推进绿色发展。3.抓实抓细全要素对标工作,持续提升成本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在生产、质量、技术、营销、采购、科技、投资等各环节开展全要素对标工作,制定细化对标措施,降本创效明显。4.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和智能化工厂建设,不断提高公司产业发展竞争力。报告期内,云铝海鑫水电铝项目二期二段、三段已全部建成,具备通电投产条件。公司新建的云铝文山、云铝海鑫、云铝溢鑫绿色铝项目积极推进智能化工厂建设,云铝溢鑫智能制造项目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5.坚持合金化发展战略,价值创造能力持续增强。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合金化战略成立6个铝合金事业部,提高合金生产线市场化水平和创效能力,抓好合金及加工产品的产销协同,持续加大营销力度,实现产销平衡,报告期内铝合金及加工产品产销量同比增长50%以上。大力推进合金新产品开发,“铝合金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和分析检测中心逐步投用,并成功开发铝锰和铝铬等中间合金;试验开发出8111高端软包铝箔、8021冷成型药用铝箔等新产品;公司铸造铝合金产品成功通过世界最大车轮制造商马可迅生产件批准,成为其在国内唯一合格供应商。报告期末合金运行总产能超过150万吨,合金化率突破50%。6.深化推进改革创新,主体活力有效激发。一是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公司及各子公司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进科技型企业项目分红激励。二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电解铝、氧化铝、铝用阳极炭素劳动生产率分别较去年提升12%、31%和14%;三是创新绩效分配模式,制定专项考核方案,在云铝文山铝灰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实施风险抵押,突出价值创造。7.积极推进30亿元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工作。公司30亿元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项目申请文件已报证监会,并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初审会审核,待安排上证监会发审会审核。受云南省限电影响,公司产能负荷有一定幅度降低,由于产能恢复时间不确定,公司预计年初制定的电解铝287万吨产量计划的完成存在不确定性。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围绕“改革添动力、创新增效益”的工作主线,聚焦重点,抓好安全复产、增产增销、全要素对标等各项工作,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公司将采取以下重点工作措施:一是抓好限电复产和产品结构优化工作。根据云南省供用电变化情况,积极与当地政府、供电局进行沟通协商,待电力供应恢复后,加快停产电解铝产能的快速复产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公司电解铝产能负荷。按照效益优先原则抓好合金生产组织,巩固提升合金化率,下半年保持50%以上;围绕产业化、批量化,加快合金化进程,推进3N高精铝产业化,打造一批5252系列等合金大扁锭,0.0045mm超薄铝箔和电池铝箔等“拳头”产品,中高端合金产品占比达到50%。二是继续抓好安全环保工作。不断强化“两抓两查严监管”工作,压实各层级安全环保责任,用好“葡萄图”、安全卫士等管理工具,抓好危险作业的专项整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全面实施环保管理强制性技术规范,研究碳达峰路径、碳中和对策,积极推进主要产品碳足迹认证和产品生命周期评价;进一步加快推进铝灰、废槽衬、炭渣等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技术和环保产业,在“碳达峰碳中和3060”行动中走在行业前列。三是以全要素对标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公司成本竞争力。通过健全完善全要素对标管理长效机制,重点围绕降成本、降费用、降杠杆、降两金(存货、应收账款)、盘活资产等,切实降低公司的各项成本费用,优化公司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四是全力做好营销工作。充分发挥公司的全产业链规模优势,不断增强市场影响力和议价能力,加强市场研判,不断控制和降低原辅料采购成本;紧紧抓住国家“双碳”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云铝绿色铝品牌优势,大力开发周边市场,扩大重点客户的合作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五是抓好改革创新工作。积极推进公司及子公司两级机构改革,建立职责清晰、精简高效的管理模式;构建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市场化薪酬体系,以效率效益为目标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在薪酬分配、绩效考核、用工结构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激发企业新活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未发生因核心管理团队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国家政策调整、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等因素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较大不利影响的情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1.绿色低碳生产的核心竞争优势 作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中国西部地区工业企业中唯一一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公司全面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大力实施绿色铝材一体化发展战略,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基本实现全流程生产使用绿色能源。公司依托绿色能源生产的绿色铝与煤电铝相比,碳排放仅为煤电铝的20%。同时,公司是国内企业中首批获得产品碳足迹认证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碳足迹水平处于全球领先。公司大力开发和实施环保节能技术和固废资源化利用综合治理,已建成国内首条铝灰资源规模化利用的生产线,电解废槽衬、电解炭渣资源化利用项目稳定运行,全力实施矿山复垦及矿山保护、治理工程,创建生态绿色矿山,公司绿色低碳的核心竞争优势比较突出。 2.绿色铝材一体化产业链竞争优势 多年来,公司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准确把握铝行业发展规律,以打造绿色、低碳、清洁、可持续的绿色铝材一体化产业模式为核心,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集铝土矿—氧化铝—铝用阳极炭素制品—电解铝—铝加工为一体的完整绿色产业链,可减少中间原材料加工费用,控制上游原料成本,有利于挖掘降本空间,发挥整体协同效应。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进扩大铝的应用和向中高端产品升级,研发并产业化超薄铝箔、动力电池铝箔、铝焊材、高精铝、IT用高端铝合金、新型锻造铝合金、航空用铝合金、3N铝锭等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新产品延伸了公司产业链,可提高公司一体化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较强的资源保障竞争优势 根据目前勘查情况,云南省铝土矿主要集中于滇东南(文山州),公司着力加大文山地区铝土矿开发力度,依托自有铝土矿资源优势,云铝文山已形成年产140万吨氧化铝生产规模,为公司绿色铝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强的铝土矿—氧化铝资源保障。公司还具备铝用阳极炭素产能80万吨,与索通发展(603612)合资建设90万吨阳极炭素项目一期已顺利投产,项目达产后公司铝用阳极炭素自给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铝土矿—氧化铝及铝用阳极炭素方面的资源优势为公司控制生产成本,规避大宗原辅料价格波动风险提供坚强保障。 4.清洁能源低成本竞争优势 2021年6月底,云南省全口径装机容量10,611.65万千瓦,其中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9,093.79万千瓦(水电7,819.87万千瓦,风电880.64万千瓦,太阳能393.28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85.70%。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澜沧江上游梯级电站和金沙江中下游大型水电站以及规划的1,1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的不断建成投产,清洁能源装机将持续增加。 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云南省开展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弃水电量消纳试点的批复》。云南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省具有丰富的绿色能源优势,提出全力打好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牌,打造“中国铝谷”,大力发展绿色铝材产业,云南省发改委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实施优价满发推动水电铝加工一体化发展专项用电方案的通知》、《云南省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弃水电量消纳试点实施方案》,并将“绿色铝产业”生产、精深加工及其应用的全产业链纳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国家和云南省一系列扶持清洁能源就地消纳和绿色铝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对公司构建绿色铝低成本竞争优势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5.持续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 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中低品位铝土矿资源高效利用、500kA特大型电解槽新技术、新型高端铝合金熔铸技术,超薄铝箔、动力电池用铝箔、变形铝合金、铝合金焊材、资源化利用和循环经济等领域,着力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公司拥有的“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新技术”、“铝工业脱硫新技术”两个自主核心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电解铝核心技术指标铝液交流电耗继续保持了行业领先地位。公司采用电解铝液铸轧坯料生产0.0045毫米、0.005毫米超薄铝箔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行业首次利用氧化铝生产系统规模化处理铝电解铝灰,实现铝灰的资源化利用;电解铝废槽衬资源化利用技术取得新进展,炭渣湿法浸出生产氟化铝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公司产品在轨道交通、航空、汽车、IT等铝消费新兴领域的产业应用上取得了新突破。这为公司在今后一段时期,实施合金化战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21年上半年,公司在研科技项目36项,申请专利36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获授权专利30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截止2021年6月末,公司及子公司拥有有效专利490件,其中发明专利142件。 6.“一带一路”独特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加快推进实施,以及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签署,一个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RCEP覆盖全球最有增长潜力的两大市场(中国和东盟),涵盖全球29.7%的人口、28.9%的GDP。 根据安泰科统计,东南亚十一国和南亚七国人口合计约24亿,铝消费量仅约700万吨,人均铝产品消费仍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铝的消费空间及增长潜力巨大。云南省将逐步成为连接南亚、东南亚和我国内陆广大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未来泛亚铁路全面建成后,公司依托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区位优势,积极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同时,公司所在的云南省紧邻我国铝消费最集中的华南市场和铝消费快速增长的华中、川渝等市场,具备辐射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区以及成渝经济区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为公司加快实施“绿色铝材一体化”战略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 7.共享中铝集团平台的协同优势 公司共享中铝集团作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领军企业所带来的政策、资源、管理、技术等优势,发挥协同效应,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一是提升公司原材料、能源采购的议价能力;二是增强公司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影响力;三是发挥央企背景的资信优势及共享央企金融资源,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铝锭和铝加工产品,其价格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周期、产业政策和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司主要产品市场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如果公司所处行业的供需关系出现显著变化或铝锭市场价格发生大幅下跌,则可能导致公司产品价格下跌,从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该风险,对所有产品严格实施定额库存管理,制定完善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和预案,实施满产满销、快产快销,最大限度减少跌价损失,特别是加工产品的跌价损失,确保公司生产经营平稳有序。 2.大宗原辅料持续稳定供应和价格波动风险 受宏观经济走势以及铝行业整体景气程度的变化影响,氧化铝、阳极炭素、石油焦、金属硅等大宗原辅料存在的价格波动风险,若公司的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而公司不能有效地将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压力转移到下游,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公司随着产业规模持续提升,若大宗原材料不能持续稳定供应,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确定性。 针对该风险,努力拓宽原料采购渠道,对所有原材料严格实施定额库存管理,全方位跟踪和监控市场、价格、原料供应风险。一是依托公司多年建设的稳定的供应链系统,合理选择采购渠道,与供应商签订年度供应合同,努力降低大宗原辅料持续稳定供应风险和价格波动风险。二是加快推进文山中低品位铝土矿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提升公司铝土矿资源的供应能力并降低氧化铝生产成本,规避大宗原辅料采购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 3.电价调整及限电风险 原铝生产耗电量大,电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高,如电价上调或限电可能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确定性。 针对该风险,一是继续实施电力市场化交易方式,通过长期协议、年度合同等市场手段,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和市场主体的沟通协调,最大限度控制公司存量电解铝产能的用电成本;二是公司将充分利用好国家和云南省支持水电铝材一体化产业发展的电价扶持政策,控制好增量电解铝产能的用电成本;三是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电网公司沟通协调,最大限度保障公司生产用电,并通过安排设备检修、优化工艺控制等方式,合理组织生产应对限电风险。 4.环保风险 随着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公司可能面临相应的环保风险。 针对该风险,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号召,加快形成环保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废气超低排放、工业废水零排放、固废资源化、绿色矿山建设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