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郭勒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一篇题为“吉林省和内蒙古交界处发现大煤田”的《国内动态清样》上,作出了开发霍林河煤田的重要批示,拉开了这片土地创业奋斗的宏伟序章。
手拉肩扛、风餐露宿,明月当灯风擦汗,雪煮碴子当晚餐。“起初,霍林河没有现成的住房,民兵们搭帐篷、挖地窨子,抵御零下40度的白毛风;没有现成的采矿专家,大家伙边学边干……”霍林郭勒市老年大学校长、当年开进霍林河进行建设的3500名民兵之一杨著权回忆道。
老一辈创业者一块砖一块砖地砌,一个螺丝一个螺丝地拧,凭着一股热情克服了重重困难,将建设南露天煤矿这个艰巨的任务顺利完成。
“和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一煤独大’也曾是霍林郭勒市的特点,上世纪90年代,煤炭产业占经济总量近90%,占财政总收入近80%,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亟待解决。” 杨著权说,旧动能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存量变革”,新动能则通过优选引进实现“增量崛起”。
几十年来,霍林郭勒市围绕产业化、绿色化、循环化和低成本化,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不断探索实践、先行先试,逐步走出了一条“利用低热值褐煤发电——打造低电价优势——构建多能互补、多点支撑、多网运行、多元消纳电力格局——以铝水直供加工铝材产品——循环利用工业废弃资源”的“煤电网铝加”循环经济产业创新路子,从根本上扭转了“挖煤卖煤”“炼铝卖铝锭”的粗放开发模式。这一做法被命名为“霍林河模式”。
该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全市煤电铝主导产业已呈现规模化、集群化链条式发展,形成电力装机705.75万千瓦、电解铝产能228万吨、铝深加工产能202万吨。工业经济对煤炭的依赖度由68%下降到12.5%,电力、铝及铝深加工产值占比从54.6%上升到86.5% 。
“十四五”时期,该市将依托工业园区,全力建成千亿级绿色煤电铝产业集群。煤炭年总产能动态保持在3500万吨左右;电力产业逐步构建起风、光、火、储、制、研一体化多能互补能源系统;原铝产能达到330万吨,新增铝深加工产能250万吨。届时,以铝板带箔、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为主要品种的中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各类工业废弃资源全部循环利用“吃干榨尽”。
从一片荒芜到万顷煤田,从煤电联营到“煤电用”一体化发展,霍林郭勒市在煤炭就地转化、电力多元消纳、原铝精深加工、资源循环利用、科技研发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煤电铝产业延伸升级,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评价为“适合发展煤电铝产业的地区”。在国务院界定的262个资源型城市中,霍林郭勒市作为31个成长型城市之一,被国家确定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创建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