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疫情影响,熔铸厂迎难而上,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克服重点合金需求量激增、铸锭计划量大、规格与重量小且熔次多等影响产能提升的多重困难,立足自身实际,准确施策。全体干部职工转变观念,改变旧习惯,适应新常态,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圆满了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目标,其中某7系铸锭产量达去年同期的148.3%,铸造量达到101.75%。
2020年6月以来,熔铸厂大力推行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管理特点的标准和规范,在保障安全生产、提升工作质量和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该厂各职能科室分专业梳理岗位标准作业流程,科学划分作业步骤,统一作业内容,明确作业标准等,细化和量化作业环节的关键点,从而使职工清楚明白地掌握作业步骤、作业内容、作业标准、作业人员、相关制度等内容。重新编制了《岗位作业流程标准化》,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要求的各项工作,保证全员达标、操作达标、产量达标。该厂通过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业,促使职工逐渐养成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习惯。
同时,该厂还通过总结分析,摸索出适宜铸锭产量公式,指导规范化管理,扎实推进生产管理标准化。对重点合金根据熔化时间标准与日生产炉次,按天进行跟踪监督;部分重点铸锭扩大规格、增加投料量。同时,做好设备保障,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缩短非熔化时间,形成提产增效的“推力”。此外,充分发挥多劳多得分配机制的激励作用,以劳动竞赛为抓手,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进一步激发职工投身生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了追赶与超越的良好氛围,形成向前的“拉力”。该厂通过“推拉”结合的生产组织方式,扎实推进“拉动式”生产的落地执行,筑牢产量提升的基础。
熔铸厂通过依托标准化作业真正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加强了安全基础建设,促进了产量稳步提升。
面对2020年诸多生产困难,该厂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要产量。
为扎实推进精益管理,熔铸厂成立了对标提升小组,明确职责要求,形成领导牵头、行政主抓、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对标同时,持续抓好全明细排产,确保所有产品按全明细排产要求的时间节点交货,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订单交付率,压减金属。并在此前提下尽可能做到规模化、组批生产,尽可能减少合金转组洗炉和工装更换频次,尽可能提高单炉投料量,确保高效产出,实现自身产能优势最大化。
该厂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各职能科室坚持每周两次不定时现场5S生产检查,每半月一次职能科室大检查,对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并下发整改通知。对积极落实整改现场,改善实施较好的车间进行奖励,对落实整改情况不好的单位加大处罚。
2020年以来,该厂对生产现场“三固定”标识牌、老旧标识牌、破损标识牌等不符合精益可视化管理规范的问题标牌进行汇总、信息更新,共计更换标识牌、展板等200多个。与此同时,在综合生产质量、生产效率等相关因素后确定精品试点机组1个,精品试点班组2个,精品试点车间1个,并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制定阶段目标及长远目标。以“精益试点车间,精益试点班组,精益试点机台”建设带动基础管理,细化节能降耗,提高管理水平,培育精益人才,将精品思维、精品理念推广到全员、全过程,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落地。
该厂副厂长孙自鹏表示,对标同行先进,工厂在管理上还有提升空间。将继续深入查找管理上的短板和不足,以“精品思维、生产精品、提高质量”为抓手,持续完善精细化管理模式,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效率加快生产。
近年来,该厂针对某合金面临的铸锭成型难、熔铸时间长等难题,推行上下联动系统攻关,全面提高该合金生产效率。
该厂一方面向下延伸,逐级分解指标、传递任务做好落实。接到该合金订单后,由生产计划科迅速排产到各车间,所有部门形成合力,自上而下、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形成管理网络。采取定期通告、事急上报的上下联动的方式,构建运作规范和整体推进的格局,为该系合金高质高产护航。另一方面向上延伸,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全力突破技术瓶颈。各职能部门成立该合金专项小组,从改善质量缺陷、设备管理等方面全方位保驾护航。设备运行部轮班跟进作业,随时检查设备情况;技术保障部对每炉成分严格把控并逐一记录分析数据及时调整,同时收集用户反馈不断改善突破。并及时将问题反馈到生产车间,各车间根据问题开展经验交流,互学互助共同提高。通过各部门各车间联动,系统化攻关,实现了该合金提质上量。
集众之智可定良策,合众之力必兴伟业,征途之长终于脚下。该厂厂长王剑表示:“2020年任务的顺利完成,来之不易。在新的一年,熔铸厂干部职工将坚定信心,瞄准工作重点,明确目标任务,凝心聚力,把今年各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