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云南铝工业发展的故事,故事内涵昭示着中国乃至世界铝工业发展方向——绿色低碳可持续。
这是一支春天的歌,唱的是云南绿色低碳水电铝产业发展春天的到来。
这是一篇深度采访报道,传递的是云南水电铝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绿色底蕴、绿色旋律和绿色梦想。
绿色底蕴厚植发展优势
8月16日,整整一个上午,我们都在听他讲铝的故事。他叫田永,云南冶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一个与铝工业打了36年交道的老云铝人。
“中国铝工业的方向和根本出路在绿色、低碳、可持续。云南一直坚定搞水电铝一体化发展,正是这个方向的代表。”田永告诉记者,中国水电铝大发展的春天已到,因为绿色发展国家战略已全面推进实施。
他说他盼这一天已盼了30多年。说话间,老田的眼睛有些湿润,声音开始哽咽……
专注听完老田的故事,我们马不停蹄驱车往下走。到企业,进车间,上矿山;看现场,听情况,求释疑,得解惑。渐渐的,一个颇具冲击力的概念和轮廓开始清晰和强烈起来——云南绿色低碳水电铝产业的中国地位,世界价值!
走进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厂区的绿让人心生惬意,说有一种步入公园的感觉并不为过。矗立于这片绿中的“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匾牌尤为醒目,这份殊荣是至今为止中国有色冶金行业的唯一。
无论从规模和科技水平都能完整代表云南省铝工业发展状态的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金集团所属),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都在用行动和成果践行着“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内在要求。
文山铝业公司是云铝股份公司所属的氧化铝原料的保障企业,这里同样是一个花园工厂,现代化的氧化铝生产线与绿树红花和谐相处。走进厂区,清风拂面,一下子便摆脱了外面施工道路上的尘嚣烦躁。该公司从铝土矿开发、氧化铝生产、再到铝灰资源化利用,无不彰显出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
“我们铝土矿开发实现了绿色矿山的目标,文山铝项目建成不到5年,已经复垦矿区400余亩。”文山铝业公司董事长郝红杰告诉记者,对我国冶金燃料气市场具有重大意义的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制取工业燃料气技术,在文山铝业氧化铝生产流程中首次实现了工业化应用,不但解决了环保排放问题,更是将生产煤气的效率提升到传统煤气发生炉的5至6倍。
目前,文山铝业建成了世界最大、最节能的φ18m大型分解槽等一系列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仅此一项,每吨氧化铝能耗下降了近5%,运营费用下降20%。
然而,云南铝工业之所以“绿”,最根本的底蕴还在于云南主体能源本身就姓“绿”。
在云南,铝工业发展的最大支撑点——能源,是碳排放为零的清洁水电能源。
铝工业是典型的载能产业,电解铝制造成本中50%左右是电力成本。权威计算,水电铝的碳排放比煤电铝减少90%以上,即生产每吨水电铝比生产每吨煤电铝,从理论上讲要减少碳排放量13吨左右。
“目前全省电解铝既有产能168万吨和在建产能100万吨所用能源都是清洁水电。”世界吨铝能耗最低的云铝股份公司总经理陈德斌告诉记者。
“假设我国目前的电解铝生产都改用水电,那么每年就将减少碳排放3.83亿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一位权威人士说。
业内一位资深专家生动形象地告诉记者,把更多“火烧铝”(煤电铝)变成“水煮铝”(水电铝),能把中国铝工业“煮”得蒸蒸日上,还有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的无限恩赐。
云南是清洁水电能源大省,水电资源占全国25%,可开发水电装机近1亿千瓦,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水电装机容量超过6155万千瓦。
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工程院的多位专家认为,绿色低碳水电铝是铝工业发展方向,云南清洁水电资源禀赋深厚,通过5年左右的“北铝南移”,实现800万吨水电铝的云南布局,全社会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3864万吨,减少排放9627万吨二氧化碳、2944万吨炭粉尘、291万吨二氧化硫和144万吨氮氧化物。
电力产业深厚的绿色底蕴,强力支撑起云南发展绿色低碳水电铝产业的广阔空间,昭示着中国乃至世界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绿色旋律延伸全产业链
走过近50载的发展历程,云南铝工业已经跨入了全面绿色发展的崭新阶段。贯穿于云南铝产业各个环节的绿色发展理念,正引领全省绿色铝工业全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形成了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合金新材料精深加工—铝电化学应用(铝能源应用)整条绿色低碳水电铝全产业链。
置身云铝股份公司300kA、450kA大型、特大型预焙槽车间,遥想起当年20kA小自焙槽,云铝老员工感慨万千。目前,云铝股份公司不仅在不断创新中创出吨铝电耗世界最低水平,还拥有了自己的绿色矿山和氧化铝原料基地。云铝人没有满足于此,开始发力向电解铝下游精深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延展。
“公司电解铝的加工率超过了50%,本部30万吨电解铝完全实现深加工。2020年全公司电解铝液直接深加工率可到80%。”陈德斌介绍,公司开发的多种铝合金材料获得了市场高度认同,备受交通运输行业、电线电缆行业、新能源汽车电池以及高端电容器制造商的青睐,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A356.2”铝合金优质生产和供应商。公司明年上半年将建成投产的铝合金焊丝新材料将填补国内空白,其深加工增值率可达530%。
走在云铝股份公司本部8万吨铝板带铸扎车间,一排排铮亮的多系列铝合金板带卷分类整齐摆放,放眼望去,一种现代工业的气势油然而生。
“现在产品供不应求,超薄铝箔深加工增值率超过200%。”云铝股份公司旗下深加工企业云南浩鑫铝箔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周勇告诉记者,浩鑫公司是目前全球唯一能用铸扎工艺生产0.0045毫米厚度的超薄铝箔生产企业,填补了世界铝工业空白。公司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全球最重要、最具竞争优势的超薄铝箔生产基地。
顺着云铝股份公司铝产业链的延伸路径,记者来到位于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马金铺新区的云南冶金集团铝—空气金属燃料电池研发基地。
铝工业产业链延伸至此,产业链延伸路径的内核原理逻辑已经跳出物理范畴,进入化学领域—电化学应用领域。对金属铝应用价值的拓展来说,无疑是一次大开脑洞的跨越,一场打开了通往另一个全新铝世界的科技革命,市场前景广阔而长远。
“通过技术创新和引入整合世界一流技术,我们已经掌握铝—空气金属燃料电池全国领先技术。”云南冶金集团创能金属燃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汪云华介绍,铝—空气燃料电池是铝金属在电化学领域的能源转换应用。目前公司的铝—空气电池已经具备了规模化工业生产的条件,并开始在通讯基站独立备用电源、冷链物流车独立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锂动力电池增程充电电池等方面切入市场。
作为通讯基站用铝—空气金属燃料电池标准制定单位之一(生产企业唯一单位),创能金属燃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通讯基站用铝—空气独立电源电池已投入多个基站试用。在公司附近的一个通讯基站内,冶金学博士汪云华边比划边介绍:一台铝—空气电池体积只是两组传统铅酸电池的一半,而储电量却高出1倍,使用寿命高出6倍。
汪云华预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独立动力电池,2030年以前是锂电池时代,以后则会是燃料电池的天下(铝—空气金属燃料电池和氢气燃料电池)。
绿色梦想成就千亿产业
这里,我们先从铝的“前世今生”和“功过是非”说起。
围绕铝产业的采访越深入,我们对金属铝的“个性”就越了解熟悉,不知不觉中,铝情结便浓烈起来,仿佛透过冷硬的金属外壳,触摸到了铝的温暖内心。
在金属材料家族成员中,铝是一个轻量化的大金属,被广泛应用,建筑、交通运输、家电、电线电缆、包装、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我国现有的124个产业中,与铝相关的就有113个。可以说,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驰广袤大地,都离不开铝材料的支撑与贡献。
2017年我国人均铝消费仅18千克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35千克的水平。并且,随着国家加大对以铝节铜、以铝代木、以铝代钢的推广支持,铝的产品需求快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我国铝市场增速将保持在10%至12%。
更令人振奋的是,铝金属的高载能—高储能—能源高转换的“大本事”,开始越来越被认知和开发利用。随着铝载能(制造电解铝的能耗)—铝储能(流动电能固化于固体铝金属中)—铝能源转换(通过铝—空气燃料电池转换为电能)大循环的形成和闭合,一座座绿色能源银行将被建设起来。
既然铝工业和铝产品如此重要,产业前景如此广阔,为什么一提起铝工业,便被扣上“两高一资”、“过剩产能”的帽子,成为应对气候变暖、产能过剩等诟病的对象?
深入采访了解和探讨,记者揭开了其中的症结。问题不在铝产品本身,问题出在生产电解铝的能源结构和技术创新水平上。
根据行业测算,理论上说,使用水电生产1吨水电铝比使用煤电生产1吨煤电铝,可减少碳排放量约13吨,减少炭粉尘约3.68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0.36吨,减少氮氧化物约0.18吨。
业内专家学者认为,如果解决了铝工业生产的能源结构和节能减排水平问题,就可以还铝工业一个清白,把“两高一资”“过剩产能”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拓展出铝工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专家学者继而认为,对于清洁能源水电大省的云南来说,深厚的绿色能源底蕴优势加上较强的铝土矿资源保障优势、较高的铝工业科技创新优势和较完善的铝产业链结构体系优势,关于铝工业的几乎所有矛盾和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加大云南铝工业发展力度,把绿色低碳水电铝一体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壮大,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至少可以实现一石三鸟的大效应。
一是能够在云南打造成一个继水电、烟草之后的支柱产业。
在“北铝南移”逐渐成为上下共识的大势下,云南主动而为,坚持集群化布局,以“水电铝+精深加工”模式推动水电铝一体化产业发展,3至5年内在全省培育打造5个左右水电铝加工一体化重点产业园区,形成600万吨至800万吨水电铝,深加工比例达到50%以上,就可打造出一个具有综合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千亿级水电铝一体化基地。
二是可以使绿色低碳水电铝产业成为云南产业扶贫的骨干产业。
通过顶层设计和高位统筹,形成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高度契合的科学布局,在水电、环境、资源优势明显的贫困地区重点布局水电铝一体化项目,将有力支撑云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促进跨越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
三是可以为云南乃至全国自觉践行5大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实施绿色发展国家战略提供示范和引领。(朱毅 李继洪 杨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