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源大国和矿业大国,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到底怎么样,一直很有争议。因此,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做一个全方位的“体检”,或许能摸清真实的状况。
众所周知,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将保持适当的经济发展速度。但根据国家要求,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必须要告别过去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
在诸多产业中,矿产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产业转型发展无疑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关注对象。为进一步落实矿产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原国土资源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和能源局五部委联合印发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工作方案》。
2017年8月,原国土资源部发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试点工作办法》,确定7个省和3个油气公司,煤炭等11个矿种开展试点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在各试点省(区)和技术支撑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国调查评估试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5月23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试点工作中期成果总结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根据会议透露的信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什么要开展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
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是矿业领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改革总体方案,确定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并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这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摸清情况,掌握现状,才能精细管理,精准发力,有效提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水平,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强度,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促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抓手和一个重要平台,对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是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解决“好不好”的问题。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基本路径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矿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查清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只有掌握和客观评价开发利用水平,才能科学制定管理政策,统筹运用行政、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提升矿产资源利用水平,推动矿业加快转型升级,形成节约集约、绿色高效的生产方式。
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是落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监管职能的现实需要。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作为统一管理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的部门,一个主要职能是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监管。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进行统一调查评价,是开发利用保护监管职能的先行性工作。目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工作局限于在某一时间段、某一矿种或某一区域,还没有形成系统、全面、连续调查评价成果,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调查评价指标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和统计分析体系,急需加以解决。
调查评估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试点工作分为准备、实施、汇总总结3个阶段。据了解,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各试点省(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技术支撑单位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工作进展总体顺利。
——试点准备阶段工作全面完成。各试点省(区)国土资源厅成立以厅领导为组长、相关处室和单位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本地区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职责分工、工作内容、工作安排及保障措施,各项工作做到心中有数。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优选了技术支撑单位,落实了试点工作经费。采取动员部署会、培训班等方式,加强对试点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人员、部分矿山企业及有关技术人员宣传培训,让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熟悉这项试点工作,前后培训近1000人次。总之,准备阶段工作已全面完成,为做好调查评估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施阶段工作有序推进。调查工作一般采取全面摸查公示系统底数、矿山企业自查和实地调查3个步骤。查清底数和自查工作已基本完成。各试点省(区)通过对矿业权开采信息公示填报信息进行分析梳理,已确定本地区调查评估矿山名单及实地核查名单,调取了相关数据。据初步统计,截至4月底,调查的矿山合计1851个,其中1607个矿山自查工作已结束,完成率86.8%,江西、浙江、河南、宁夏4省(区)自查工作已全部完成。实地核查正稳步有序开展。按照大中型矿山全覆盖、小型矿山20%的比例,需对880个矿山进行现场核查。据初步统计,截止到4月底,采取问询座谈、资料核查、现场查勘等方式,已对258个矿山进行了实地核查,完成率29.3%。黑龙江、湖南实地核查完成率超过60%。宁夏已完成调查和评估工作。
——试点评估方法不断创新和优化。各试点省(区)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评估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结合本省实际,研究探索适合自身的评估方法。如浙江在部制定的评估方法基础上,根据本省实际,结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关要求,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初步确定了“三率指标+综合信息项”的全面评估工作思路。在调查内容方面,以“三率”为基础,增加采矿环节、选矿环节、综合利用、生态保护、矿山经济以及荣誉信息、失信信息等方面。在评估方面,综合考虑各评估项在矿山开发利用全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和影响因素,确定各评估项所占分值比重。
记者在会议上了解到,尽管试点工作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总体工作进展不理想。目前,距试点工作完成时间仅3个多月,但有的省自查工作未完成,部分实地核查还未开展,评估基本未开展。二是停产矿山较多,调查数据难以收集。如山东138座铁矿山中,有110座铁矿山处于停产状态,仅28座矿山在产;江西调查的55座稀土矿全部停产。部分小矿山资料不齐全,给调查造成了较大困难。三是评估指标和方法需进一步完善。以“三率”指标为核心,通过宁夏试点评估结果验证,基本符合矿山实际的开发利用水平,但如何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求,需考虑其他因素。四是创新差别化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尚未破题。
调查评估工作将加快推进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可借鉴的经验少,需要边试点边探索。据介绍,调查评估是今年的重点工作,目前任务已经确定,现在关键是需各试点省(区)和技术支撑单位围绕试点目标,积极创新,高质量完成试点任务。
会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工作进度。各试点省(区)和技术支撑单位要按照《试点办法》的要求,加强组织实施,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完成自查、实地核查工作,为下一步工作夯实基础。
会议提出,要加强综合评估技术方法研究。评估分为达标评估和综合评估,达标评估相对简单,综合评估是难点。各试点省(区)及技术支撑单位要加强研究,在达标评估的基础上,细化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完善技术方法和流程,满足同类矿山、不同矿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开发利用水平汇总分析需求。
会议认为,要加大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力度。试点的核心是以调查评估结果为基础和依据,建立差别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各试点省(区)可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推进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会议强调,要做好总结凝练提升。在试点过程中,各试点省(区)和技术支撑单位要做好总结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和做法,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与建议。据了解,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将在各试点单位总结报告的基础上,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全国试点工作报告,并研究起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办法》,为全面推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