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科学处置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进而激发企业活动,实现轻装上阵。作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龙头企业,中铝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部署,自2016年8月启动“处僵治困”工作以来,将处置“僵尸企业”和开展特困企业专项治理作为集团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综合运用“加减乘除”,加快“僵尸企业”处置,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集团扭亏脱困转型升级。
“处僵治困”工作涉及的点多、线长、面广,面临着重重困难和严峻考验,既要止住企业经营的“出血点”,还要做好员工安置,妥善解决好各类遗留问题,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科学施策十分关键。中铝集团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减乘除法”作为“处僵治困”工作的指导思想,统筹协调,综合治理。
科学做好加法,坚持“干一件成一件”的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批“僵尸”特困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曾经大额亏损的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2017年节能改造项目投运后,迅速实现了扭亏为盈,老企业重新焕发了新生机。敢于做好减法,坚决关停淘汰抚顺铝业、甘肃华鹭等失去竞争力、扭亏无望的产能,止住了出血点,并将产能向资源能源具有竞争力的区域进行置换转移,打造具备一流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基地。积极做好乘法,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的理念,采用新技术,创新管理模式,转换经营机制。中铝萨帕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优势,加强对高铁、船舶型材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力度,2017年产销量同比翻番,打开了新的市场机遇。善于做好除法,坚持“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对铜业务、铝加工、物流、招投标、碳素资产等业务资产进行优化重组,提高专业化运营水平,提升了资产回报率。整合成立了中铝物流集团、中铝招标公司,成为集团新的效益增长点。
在“处僵治困”的过程中,中铝集团坚持一厂一策、因企施策,实施全程跟踪评估,切实做到对症下药。中铝集团连续召开三次全级次亏损企业干部大会,穿透式治理亏损企业。坚持“企业不消灭亏损,亏损就消灭企业”的理念,结合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处僵治困”、“压减”等工作部署,制定实施了“七个一批”的处置方案。强化管理一批,曾经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的山东华宇,通过对标先进、精准管理,电解铝合金化率达到了100%,连续两年实现盈利。改造提升一批,遵义铝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解决了“大马拉小车”的问题,曾经的困难企业走出了困境。甘肃华鹭实施退城进园,炭素项目搬迁改造,投产后实现大幅减亏。转型发展一批,抚顺铝业向炭素生产转型,盘活了资产,重焕了生机。上海铜业生产设备实施搬迁,土地资产转性出让,2017年首次实现盈利。债务重组一批,对债务负担沉重的洛阳铜业引进结构基金,主辅分离,亏损大幅减少。兼并重组一批,整合华泽铝电、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成立山西新材料公司,形成产业链完整的联合企业。市场出清一批,宁能集团四家硅材料企业如期破产,抚顺钛业完成破产清算。合资合作混改一批,中铝股份与民营的杭州锦江集团先后成立华锦铝业和华仁轻合金公司,合资实施贵州分公司退城进园项目,华锦氧化铝项目2015年投产以来连续盈利,2017年盈利达11亿元。
如何较大程度的保障员工利益,切实做好安置工作,是“处僵治困”关键。各企业通过会议传达、媒体宣传、编印宣传材料等方式,宣传国家、中铝集团关于“僵尸企业”处置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引导职工认识到“僵尸企业”处置势在必行,早改革早受益早主动。在改革过程中,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和建议,编发简报,设立接待组,一对一面对面,进家入户,做好政策解释工作。集团制定了五个政策性文件和指引,开辟了9个分流渠道。从给员工放假发放生活补贴、协调相关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到实施内退、进行经济性裁员等,均张榜公布,广为告之,确保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经过坚持不懈的科学施策,2017年底,中铝集团已完成41户“僵特企业”处置(治理)目标,工作进度超中央企业平均进度27%。全部“僵特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超6亿元,与2015年、2016年相比分别减亏51亿元和13.65亿元。其中:18户“僵尸企业”较2015年、2016年分别减亏超过20 亿元和11亿元,8户实现市场出清,稳定有序退出,5户通过强化管理、改造提升、转型升级等措施实现扭亏为盈,5户实现减亏50%以上,全集团资产负债率下降超过20%,实现经营性利润超过60亿元,取得了近十年以来的好经营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