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国务院国资委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国企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12月6日,中铝集团与山东大学联合举办“国企公开课”山东大学专场报告会。中铝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余德辉作了题为《奋楫世界一流企业战略与管控——中铝集团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以期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有所启示。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主持报告会,党委副书记王君松出席,500多名师生聆听了报告会。
图为中铝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余德辉在山东大学讲“国企公开课”。 谢婷婷 摄
余德辉用自己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思考和体会,以“奋楫世界一流企业战略与管控”为主题,以中铝集团的探索和实践为案例,从“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战略和管控”“用奋斗提升‘五力’、用青春致敬时代”三个方面娓娓道来、透彻剖析,给山大学子作了一场生动形象的精彩报告。
余德辉表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要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锻造好国有企业“六种力量”,确保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从而更好地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余德辉认为,现代化企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企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新时代国有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瞄准世界一流目标,调整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布局,重塑组织架构和运营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以坚定的战略自信、制度自信,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构建高效的管控模式,不断增强国有经济“五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余德辉指出,战略好则事成,战略优则胜出。只有把战略定向和高效管控统一起来,才能不断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从根本上提升集团的综合竞争力。中铝集团按照“全球有色金属产业排头兵、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和军工材料保障主力军、行业创新和绿色发展引领者”的战略定位,明确了“科学掌控上游、优化调整中游、跨越发展下游”的战略思路;形成了以铝、铜、稀有稀土和铅锌为四大核心产业,以工程技术、工服物业、资本金融、贸易物流为四大协同产业,以环保节能、创新开发、海外发展、智能科技为四大新兴产业的“4+4+4”的高质量产业发展格局;正在探索构建与集团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三横、三纵、三个全覆盖”的“三个三”管控模式,努力朝着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
图为山东大学师生正在聆听中铝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余德辉讲“国企公开课”。金鑫 摄
余德辉寄语青年学子用奋斗提升“五力”,用青春致敬时代。他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奋斗故事,激励莘莘学子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把自身能力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为“中国梦”注入正能量和青春活力。
余德辉指出,在这个伟大时代,“叶公好龙”不行,“临渊羡鱼”也不行,惟有勇立潮头、与潮共舞,才能搏浪前行。青年学子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锻炼自己的战略思维、辨证思维、法治思维、创新思维,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争做未来的追梦人,拼做命运的搏击者。他希望同学们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全面充实自己,参加一些社会实践锻炼,增加社会认知,积累社会经验,努力做到思想有深度、阅历有厚度,情感有温度,充分激发社会责任感、家国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祖国栋梁之材,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留下充实、无悔的青春记忆。
报告最后,余德辉激励青年学子踊跃投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中,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中不负好时代、不负好年华,奋力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郭新立表示,余德辉总经理的报告,既有时代的高度,又有理论的深度,更有实践的广度,还有人生的温度,充分展示了中铝集团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家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让大家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顶梁柱”的重要作用,也让山大学子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国情、党情、社情、企情,对于中铝集团这样的“国之重器”有了更多的信任和感情。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刻领会国有企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党治国理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学习“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的产业报国精神,向先进学习,努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情融入学习和实践当中,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中,永远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山大的力量。
报告会之前,余德辉与郭新立进行了交流座谈,还在王君松的陪同下参观了山东大学校史馆。(张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