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是行业的“灯塔”和“指南针”,能制订标准则象征着在行业发展上抢到了话语权。石磊,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下称郑州研究院)教授级高工,22年如一日专心于标准研制。作为标准起草人,平均不足两年就完成一项标准的修订工作,即使公认的技术门槛高、流程要求严格、研制周期至少5年的国际标准研制工作,他有机会参与完成了两项,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持之以恒源于热爱
源于对化学元素、化学实验和检测工作的热爱,石磊1996年从中南大学毕业后,兴冲冲来到郑州研究院国家轻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为一名分析检测技术员。处在实验室,身着白大褂,在颜色各异的试剂瓶、大大小小的烧杯、滴定管的陪伴下,一干就是22年。
从样品编码到数据审核,称样、分解样品、滴定、计算、出报告单,一整套工作程序下来,他每月都和数百个样品打交道,在原子吸收光谱仪等检测仪器前一坐就是数个小时。每天重复的枯燥工作,在别人看来充满了乏味。然而,在石磊眼里,从事化验检测工作有着不一样的乐趣。
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国家轻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实验室,所有的检验工作要严格遵守标准,“标准”已成为石磊和他的同事们工作中须臾不可分离的良师。“检测分析就是以数据为生产提供服务,每一步操作都必须严格按照国标要求,做到精准、精确。”石磊说。
在一次次检测过程中,石磊发现有色金属行业的许多标准都出自郑州研究院专家之手。“原来制定检测标准的人就在自己身边!”他暗自下定决心要虚心向他们学习,一定要在标准制定方面为企业发展做出成绩,为企业技术进步、产品升级做出贡献。
1999年,郑州研究院接受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下达的任务,要求对GB/T 6987《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制修订。这是石磊第一次接触“标准制定”工作。他既兴奋又惶恐,陌生的领域充满了挑战。“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困难他迎难而上,不会,学!不懂,就虚心向专家和前辈请教。晚上办公室的灯亮到最晚,周末实验室又会出现他的身影。“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2001年,GB/T 6987-2001系列国家标准颁布实施,石磊的名字出现在3项标准的起草人行列中。
从此之后,他立足一线科研技术岗位,醉心于标准研制工作。常常利用一切机会搜集企业在分析检测中遇到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反复试验,直至找到可以成为“标准”的方法。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为他赢得了“标准人”美称。到目前为止,他参与修订完成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7项、行业标准22项,另有3项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在研。石磊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先后荣获郑州研究院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中国铝业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折桂国际标准研制
在石磊看来,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标准的背后是国家利益,体现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务之急,我们要站在有色行业的高度思考标准是否有竞争力,从而保证产业链健康发展的整体利益,为越来越多走向世界的中国有色企业贡献“标准”的力量。
怀着这样的理想抱负,石磊带领团队投入到了有色金属国际标准的研制工作中。熬过漫长的5年时光,2018年8月,一项新的国际标准ISO 20258:2018《镁锂合金 锂含量的测定ICP-AES法》向全球颁布实施!得知这个消息,石磊和他的团队成员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技术标准一头连接科学,一头连接市场,对生产企业来说“标准就是权威”,产品达标就合格,不达标就不合格。回首ISO 20258:2018标准研制过程,从2013年立项到获准发布实施,整整历时五年,充满了艰辛。为了最大化考虑中国企业的生产技术与产品状况,石磊及其团队成员二十多次深入生产一线企业进行调研,反复进行了几百次的试验和论证,参加了国内专家组和合作单位的数十次会议讨论,对标准技术指标达成了一致。接下来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和法国、日本、英国等国际标准化P成员国(具有投票权的成员国)沟通,至少取得三分之二P成员国的赞同。
石磊介绍说,其中有一位白发苍苍的法国专家针对ISO 20258:2018中数据处理方法,先后十余次提出疑问。对他每一次提出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解答。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团队青年硕士员工胡璇,凭借高水平英语特长,主动承担起了与外国专家交流沟通任务。因为时差的原因,每一次交流几乎都在深夜进行。经过上百次的沟通、解释,以及补充新的数据,最终赢得了这位法国老专家宝贵的一票。
ISO 20258:2018严谨、科学,维护了中国最大多数镁合金企业的利益,得到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最终成为国际标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同时提出立项的另外3项分析方法国际标准,至今1项被ISO组织取消、2项被暂停。所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ISO 20258:2018标准的发布实施,再一次彰显了我国有色行业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具有了一定地位和话语权。
其实,国际标准ISO 20258:2018是石磊参与研制的第二项国际标准。他参与研制的第一项国际标准ISO 8287:2011《原生镁锭》于2011年12月1日发布。国际标准ISO 8287:2011《原生镁锭》是我国有色金属领域第一项自主制定的国际标准,成功将我国优势产品—高纯镁产品指标写入国际标准,维护了中国企业的利益。
以石磊为代表的郑州研究院广大科技工作者,通过辛勤耕耘,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同时也为郑州研究院赢得了荣誉。2018年郑州研究院被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授予“镁及镁合金国际标准研制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对于郑州研究院在标准研制方面的贡献,郑州研究院执行董事樊大林介绍说:“近年来,我院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承担了铝、镁、硅行业绝大部分检测方法标准的起草修订,以标准助力有色金属行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2001年以来,完成各类标准制修订307项,其中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55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132项、中国铝业集团公司标准18项,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三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4项,彰显了郑州研究院在标准研制方面的影响力。”
标准连着世界,技术标准在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我国是世界上镁及镁合金产量第一大国,一定要把标准的话语权掌握在中国人手中。”石磊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不忘初心无私奉献
在同事们眼中,石磊是一名无私无求、乐于奉献的人。标准的研制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白天的工作时间用于完成创收任务,他就利用夜晚和星期天。有时为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他要一个一个排除,排除运用有毒有害试剂和元素,排除检测成本高的流程……,最终只为找到绿色环保、准确无误的分析检测方法。
作为团队负责人,他十分关注年轻技术人员的成长。通过“导师带徒”活动,传道受业解惑,帮助团队成员成长。在他的示范引领和言传身教下,青年检测技术人员薛宁、张莹莹、胡璇等已经成长为技术骨干,成为新时代的“标准人”,像美丽的花朵绽放在标准研制的道路上。薛宁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为主研制国家标准GB/T 20975.25-201X工作,即将在今年8月份审定,相信在该标准颁布实施后,GB/T 20975.25-201X将成为铝及铝合金行业检测工作中应用最广、最具权威的一项国家标准。
他不是老师,但桃李满天下。为推广有色金属领域检测标准,他和团队年年接受企业委托培训分析人员、年年举办各种分析检测标准培训班,为全行业培训了500多名基层一线检测分析人员,使他们的业务技能水平得以大幅提升,成为称职的分析检测员。
除了执着、敬业、肯吃苦外,他还给人留下低调、谦虚的印象。他说:“赶上了好时代,是党组织培养了我。没有组织和各级领导的关怀,没有大家的支持,我一个人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绩。不论现在和将来,我都会时刻提醒自己要懂得感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二十二年的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石磊早已声名远扬,成为有色行业分析检测的专家,一个个元素、一组组检测数据和一项项标准背后倾注了他深挚的情感和辛勤的汗水。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以自己的默默付出和不懈努力,做出了不寻常的成绩。(刘建成)